龔琳娜(資料圖) 2010年下半年,一首神曲《忐忑》讓龔琳娜迅速在國內走紅,而隨后的《法海你不懂愛》和《金箍棒》讓龔琳娜被冠上“雷母”、“女神經”的頭銜。不過,在江蘇衛視熱播的歌唱競技類欄目《全能星戰》的舞臺上,龔琳娜卻實現了形象上的大逆轉。通過三期節目中的三首歌曲《明月幾時有》、《致青春》以及《小河淌水》,一大批網友“黑轉粉”,為龔琳娜送上了“女神”的封號。在接受采訪時,龔琳娜直言:“任何一種單獨形式的演唱,都不是全部的我。只有把它們全部放到一起,那才是龔琳娜。” “女神經”只是一個側面 龔琳娜因《忐忑》的先鋒性出名,但在《全能星戰》的舞臺上,則因為回歸傳統而受到更大的肯定,很多網友感慨,“‘龔琳娜終于正常唱歌了。’‘龔琳娜正常唱歌很無敵,干嗎非用神曲折騰自己也折騰大家的耳朵啊?’”對于這樣的評價,龔琳娜的想法是,并沒有所謂正常或者不正常的演唱,“這其實是觀眾給自己列的一個框框。因為《全能星戰》上多數是在演唱老歌,大家的熟知度更高。相當于,我們創作的新歌要跨出一大步,而節目上演唱的老歌只跨出了半步,所以觀眾更容易接受一些。” 說到網友從“女神經”到“女神”的評價,龔琳娜樂呵不已并坦言,在歌曲風格上,不論是清新的、霸氣的、土氣的、狂野的,她都可以唱,她不希望把自己角色化。“我不喜歡一成不變,無論哪種風格我都會把自己放到歌曲的靈魂中去,所以只有把這些全部放在一起才是龔琳娜。”言下之意,無論是早前的“雷母”、“女神經”還是如今的“女神”,在她看來,都只是她的一個側面,不足以展現她的全部。 從《忐忑》開始,這一路走來,龔琳娜和丈夫老鑼嘗試了許多前所未有的歌曲形式,甚至有人稱他們為“音樂科學家”。對此,龔琳娜表示,這個說法他們比較認同。“我們一直在不斷做實驗,而且在這個過程中,肯定會引起大家的批評和不認同,但是做藝術的必須要有豐富的想象力,而且還要有把想象變成事實的能力。” 老鑼還透露了下一步的創新計劃,他竟然打起了湖北隨州的曾侯乙墓出土的一套編鐘的主意。“我想為中國編鐘寫一個作品,讓這個古老的樂器真正活起來,它們不應該只是發到博物館當展品。”龔琳娜補充說,希望老公未來的這個作品中有她的表演:“不可能再有第二個《忐忑》了,所以我希望能有更多新鮮感的作品。” “舞臺秀”超出音樂范圍 聊到正在參加的節目《全能星戰》,老鑼與其他音樂制作人之間的嗆聲一度成為焦點。而節目開播以來,8位音樂制作人之間、制作人與歌手之間的各種“爭斗”也成為節目的一大看點。說到這些,老鑼直言不適應。“在我的理解中,制作人坐到臺前的位置,應該是從音樂的角度去聊天、討論,這樣才有意義,而舞臺上的許多爭斗卻超出了音樂的范圍。中國的音樂環境斗爭太多,充斥著相互打壓,而缺乏相互激勵和鼓舞。”
老鑼的言論,龔琳娜相當認同。“現場的確爆發出很多事情,而且都是真實的。我想這些問題和矛盾,暴露出目前行業里很多人不夠開放的心態。大家沒有更多去關注音樂本身,而是糾結在一些個人利益上。歸根結底是這個行業正在遭遇的問題。很多成功歌手都是在吃老本。從流行音樂的角度,類似之前周杰倫那種有開創意義的風格,我們也很久沒有看到了。” 相對于其他明星和制作人身處輿論的風口浪尖,龔琳娜和老鑼在這個舞臺上的專業和用心有目共睹,他們也因此結交了不錯的朋友。龔琳娜透露,比如老鑼和撈仔,節目上雖然經常吵,但節目結束以后反而常常一起喝茶,互相交流音樂上的想法。而這次龔琳娜去臺灣演出,還專門去了林邁可的音樂室去看他創作的作品,“大家這種互相幫助和互相欣賞的友誼,挺好的。” 閱讀完標題為(龔琳娜形象大逆轉 從“女神經”到女神)的文章后,{www.se0552.com}小編為大家推薦更多相關文章,千萬不要錯過哦! (責任編輯:北京信息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