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鳴寺路附近小公園防止自行車進入的柵欄門。 昨日,一位網友拍下一位老人艱難通過一處公園入口的畫面,因為公園門口的欄桿呈“S”字形狀,輪椅無法推進,只能蹣跚著站起來由老伴把輪椅折疊起來通過。而記者發現南京有不少地方有類似通道,主要為了防止自行車進入公園。但也有不少居民抱怨這樣正常人通過都顯狹小,而對殘疾人來說則很麻煩。 昨天下午,記者走訪了雞鳴寺路和北京東路之間的小公園,公園的東西兩側的大門都裝上了高約1米的矮欄桿門,這種門設計的有些彎彎繞繞,市民通過要在里面走一個“S”形。記者在現場看到,這種S形門寬約六七十厘米,普通市民通過沒有問題,但是因為繞了彎,自行車和電動車則無法從中通過。不過在公園內,記者仍然可以看到少許自行車停放,原來在公園北面的網球場邊還有一個小門,有一些市民會推著自行車從小門順著網球場走進來。 公園管理處的負責人告訴揚子晚報記者:兩側的“S”型門是今年年初修建的。以前公園里停滿了自行車,市民鍛煉都沒地方了,修這兩道門就是為了防止市民把自行車停放在公園里。現在園內雖然還有少量自行車停放,但和沒修這兩道門時相比少了很多。記者在現場也看到,大部分市民還是將自行車和電動車停在了公園外的規定區域。每天這個公園里都有很多中老年人在鍛煉休閑,記者也看到一位坐著輪椅的老奶奶在公園內乘涼,她對記者說:“這兩道門對我們這些坐輪椅的人來說進出確實不太方便。不過好在熱心人多,我每次進出時都有人幫我把輪椅折疊起來,再攙扶著我走進來。”另一位正在鍛煉的老爺爺告訴記者:“這里以前確實有不少鍛煉的人把車推進來,好好的一個公園,像個停車場似的。裝了門之后,雖然進出麻煩了點,但公園里面的環境好了很多。” 記者走訪發現,南京有不少公園景點都有類似的設施,主要是為了防止自行車和電動車進入公園。玄武湖環湖路上的通道較寬可以容輪椅通過,而夫子廟景區的幾處欄桿則更為狹窄,正常人背著大包通過都有些困難,輪椅折疊也無法通過,若是殘疾人通過恐怕只能繞道。不少市民表示,規范自行車停放是好事,但是可否能夠更人性化地方便市民通過。 實習生 周仁立 揚子晚報記者 劉瀏 閱讀完標題為(南京公園入口S形欄桿難為輪椅老人(圖))的文章后,{www.se0552.com}小編為大家推薦更多相關文章,千萬不要錯過哦! (責任編輯:北京信息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