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商業圈的小伙伴溝通比較多,不少朋友做了各種各樣的創業產品。能看到的是,各家的產品經理都是從正面“進攻”產品設計,而很少能“逆向”的去思考做法。互聯網現在的賺錢方式已經變了,如果不能逆向思考,如果不能站在一定格局上去俯瞰互聯網產品發展之路,就很難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做出賺錢的產品。 從支付寶說起 大家都說支付寶牛,為什么呢?它不也是個互聯網產品嘛?它究竟有什么壁壘,能使同儕產品不能Copy成功呢? 第一,支付寶有先發優勢。 第二,支付寶與淘寶網的強關聯。 第三,…… 這都不是關鍵。關鍵是支付寶,本質上是一種“誠信質押”。 中國數百年以來的體制問題就是在于誠信,各種誠信問題構成了中國幾百年以來的國民性大格局。各種誠信問題存在于政商關系、商民關系、政民關系、政政關系、商商關系、民民關系等錯綜復雜的利益網絡。 太大格局的東西,不在本文的論述范圍。但如果我們僅僅摳出商品交易部分,又放在電子商務的時代大背景下,我們就不難發現:誰解決了誠信問題,他就是開拓性的人物;誰家的產品解決了誠信問題,他家的產品就擁有了必然做強的基因。 如果加入時間維度,又以未來的幾年以后的視野前瞰,現在的支付寶產品并不完美,但支付寶一定能持續走好,而且必然強大。最透入骨髓的原因,就是其在“誠信質押”機制上的創新。 最近我在讀《金融e時代》,書中潛在的意識反饋出的是,已經沒人不把支付寶當做一個網絡銀行了。 婚戀產品和約炮工具 現在的婚戀網站,已經發展的很不錯了,但從基本功能上看卻有“硬傷”。這個“硬傷”就是沒有一種“自助質押機制”。 雖然現在百合網率先主打實名登記,但這種做法是正面微弱的進攻病灶,跟化療做法一樣,有強副作用,還不能根治。 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年輕人潛意識中依舊信任親朋介紹的異性,因為這里面也有質押,是一種“人脈質押”,也可以叫“人情質押”。 有“人脈質押”或“人情質押”的時候,找配偶的年輕人就不會亂來。如果沒有“人脈質押”或“人情質押”,即使異性對方信息的真實性都沒有問題,年輕人也會草率對待,有的就是玩玩。這種不珍惜的表現,潛意識中反饋出的想法就是反正來路不明,不用認真對待。原因不深入解釋了,讀到這兒的話,您可以琢磨一下。 當然,有極端的也會把婚戀網站當成“約炮工具”,現行的法律和道德界定規則是沒有任何的約束力。許多純約炮工具,是不需要有“質押機制”的,有了反而是麻煩。什么麻煩?那是給誰留證據呢。 婚戀網站的這種“質押機制”的實現,不能通過強人工介入,運營成本是最大的考量。只能通過一種創新性的“自助質押機制”來實現,誰家實現了這個種機制,誰家就能做更有價值的事情。 如果拋開婚戀網站,僅僅說社交,好多時候陌生人遇到的時候,都不是先說具體的事兒,而是先攀“關系”。如果說到,“你的小誰家那小誰,是我的誰誰誰”,這樣關系立馬就拉近了。在這里面,“小誰家那小誰”和“誰誰誰”們,就也躺著中槍了,因為即使他們沒在場,也被動的把自己的人品和誠信質押到了朋友的社交里面。 有位放棄了MIT博士學位回國創業的朋友,這幾天在內測其新型的社交產品。這產品通過一定的數據分析和接口,充分使用了主流SNS的朋友圈強關系。這個產品已經有點誠信質押的意思了,但運營布道和典型CASE的挖掘還需要不少的力氣。 互聯網產品玩法變了 十年前搞互聯網,搞得都是1.0,就是信息載體的網絡帶來的快捷傳輸革命,現在國內搞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就是要將中國特色的鄉土文化給產品化。拿老外的模式簡單復制到中國的做法已經不好使了,已不是看誰復制的快,而是看誰更能融入中國特色的文化元素。從變革上看,原先的1.0是先從精英和高帥富向低端赴沖,現在的2.0是從基層和屌絲進行逆襲。 所以說,互聯網產品設計思維1.0還是非常原始的,也是非常簡單的,因為只復制美國互聯網出現的新模式就可以了。但互聯網產品設計思維2.0時代,技術透明化和協作規范化的大背景下,需要的是2.0的產品經理去揣摩屌絲,去接地氣兒。 特別是移動互聯網時代,2.0的思維是去從底層引導革命,然后攻占一定程度上的精英階層。當然,理智些講,不可能攻占最高端的精英,因為最高端的精英可以不用互聯網。 再說說CRM 所有互聯網上賺錢的模式,都已經復雜化了,因為可以扶持A而賺B的錢。網游、YY語音、SNS產品、甚至B2C網站等等,都是這種模式,這種模式就是平臺。這就是《平臺戰略》這本書反饋出的最本質意思,因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所有產品都是平臺。不做平臺只賣東西,那還是互聯網產品1.0的思維,如果不進行變革將必死無疑。 但是,從收入對象和模式上來看,賺錢的來源還是兩類。一類是基層屌絲,每次賺小額的豆腐錢,以量取勝;一類是高端定制,服務于商業產業鏈上有主導權和支配權的高端用戶。甭管是哪類來源,都需要植入中國的鄉土思考,因為中國還是個本質上的“農民社會”,跟社會階層無關。只有這樣這才能接地氣,否則即使產品能夠做成,也只是玩玩資本,變現后脫手。 不只是互聯網前端的產品啊,后端的東西也是得一樣的思考。拿CRM來講,也得需要從底層來做。有位朋友,他教自己的妹妹在微博上賣老母雞,他妹妹在邊遠的山村,散養的老母雞經過手工加工后賣給聯系她的網友。每只老母雞經過手工宰殺去毛和一定的處理包裝后賣198元,只幾十天工夫就賣到了月均7000元,這邊遠鄉村的7000元如果放到一線城市就是數萬元的購買力。 一般城市超市賣的半加工雞或豬蹄,人們吃的時候常會發現有沒褪干凈的毛,這些雞和豬蹄半成品都是用煤氣燒,還不一定能去干凈。那位農村姑娘在老母雞褪毛上就進行了不少的改進,用煤氣燒總有異味,就用柴火燒,后來是不用火燒去毛,完全用鑷子一根一根的拔掉毛管。有嘴刁的客戶賣去了燉雞湯喝,說味道的鮮美程度更好了。這位農村姑娘嫌棄支付寶麻煩,也沒在網上開店,都是先給詢問的客戶發貨,吃完后客戶再付款到她的卡上。他的哥哥一直認為臨時那樣還行,不能長久啊,萬一客戶賴賬咋辦。而他妹妹在農村,思想單純,說“沒那么多騙子,還是好人多”。結果是四個月下來,竟然沒有發生一起賴賬。很多長期買的客戶,還一次性的往她卡里轉賬個1000、2000的,隨買隨扣,沒了再沖。 這位姑娘有電腦,但也嫌她哥哥教她的Excel麻煩,就將客戶的錢數余額記在一個小本子上。那個小本子,就是CRM。 慢慢的,這姑娘還記下了每個客戶的習慣,誰家不要雞頭,誰家不要雞爪子,誰家喜歡雞心…… 每次發貨詳細配件都不同。就那個遙遠山村的廉價小本子,發揮出的CRM作用遠遠超出了很多標榜實力的大公司投入巨資打造的CRM系統。所以,我一直在講,CRM不是個系統,真正的CRM是一種運營策略和服務意識。有這種意識,能夠正向正能量的去做事,不坑蒙拐騙和偷奸耍滑,就能獲得真正的成就。 學者費孝通有本很有名的書,叫《鄉土中國》,頁數不多非常薄。一般人讀了也就讀了,頂多發些感慨。讀了這書,再一定要用心的體驗,就會發現那些最有價值的樸素商業思維就蘊含在中國最鄉土的地方。 反觀一下都市,很多的繁華和標榜的文明方式,反而是種高級市儈。 中國的鄉土文化,不只是土和落后,還有很多的純真、美好和樸素價值。 尤其是一線城市關在寫字樓里的那些做產品設計的白領們啊,不能踏足到最基層,不能用最樸素的鄉土價值觀去思考產品設計,那會失掉很多從優秀到卓越的機會。 我們還是看CRM,為什么那么多行業巨頭做CRM會失敗,或者ROI不成正比,嚴重的上了系統還不如沒有系統?因為時代變了,因為人對IT的需求已經透入了文化的元素和靈氣勁兒的要求。 做CRM最好的人,是臺灣的王永慶,他賣大米會在小本上詳細記錄客戶的各種信息,包括顧客家庭人口、米缸大小、發薪日等。那位農村妹妹賣老母雞的案例跟曾經的“經營之神”王永慶起家時有異曲同工之妙。 互聯網現在這樣賺錢 從PC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這種革命性的的變化非常巨大,從生產方式到生產結果,都已經被移動互聯網化。 移動互聯網的精髓就是更快、更易分享。這在各種商業鏈條的運轉效率上起到了換代式的革新。人們會發現幾乎所有的產業都從移動互聯網上獲益,因為移動互聯網提升了他們核心業務的運營效率,同時使業務過程更加的透明化。 而伴隨移動互聯網,產生了自媒體和自商業。可以激進的講,將來所有的產業形態都會引入“自商業”的組織結構。理由不去詳盡分析,舉個類比的例子。 軍事迷都知道美國的戰斗機主要配備已經是第5代,我們國家還是第3代。拿復雜的實戰標準F22飛到天上模擬空戰,一架F22在自身沒有任何損傷的情況下,能擊落144架F16,這就是“一代之差”造成的差距。 從沒有PC到桌面PC是一代之差,從桌面PC到PC互聯網也是一代之差,從PC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又是一代之差。這種技術率先推動的商業形態的革新就是能造成傳統行業與IT行業的一代差距,也能造成傳統IT行業與互聯網自商業的一代差距。 十年前講《地球是平的》,現在不單是更平了,還更透明。這就使規模化分工外包成為可能,包括互聯網產品設計。 自媒體和自商業,就猶如《羅輯思維》的Slogan講的:自由人的自由聯合。有前瞻眼光的互聯網公司將可以極高的提升設計的協作,可以少養躲在辦公室里的產品經理,而是可以“外包”能接地氣的產品設計專才和自商業工作室。只有自商業化的產品設計力量才懂得現在的互聯網到底如何賺錢。 這就象營銷業革命的那個階段,出現了大量的營銷公司、PR公司、廣告公司、和牛氣的4A廣告公司。將來會出現更多的設計公司和創意公司,包括標準化的營銷公司也會轉變為更多的自商業模式。只有自商業才能避免組織性惰化,并以此更接地氣兒的懂得真正的客戶需求。自商業就是放養,使個體充分的發揮出自由自主的優勢,并以此打造出內功強勁的執行力。 這個新的時代就是“營銷已死,內功為王”(營銷指代傳統營銷,請正確理解)。早先客戶認為,“你不了解我,你來賣你的東西”,變成了“你了解我,我需要你的能力幫助我選擇或定制合適的產品”。 其實,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商業機構在嘗試這種代季的轉型,其中包括我兩位剛剛走馬上任新工作的朋友,一個是搜狐IT的潘越飛,一個是上海明道的許維。一個主編,一個副總裁。一個是搜狐主導的“赫芬頓郵報”模式,一個是明道在擔當旗手的企業協作溝通2.0。這兩個東西,都是伴隨移動互聯網的自商業模式的具體應用。 而那倆剛履新的家伙,倒還真不是因為他們是我的朋友而為他們背書。反而是他們做的東西會足夠的釋放產業創造力,而成為我的朋友。 在動手寫這篇文章之前,訪談過很多人,也就是商業圈兒的那些小伙伴們。訪談溝通的過程有很多的爭論,也有不少圍觀的朋友在期待這篇文章到底會講啥,不知道他們看過之后會有怎樣的感觸。 但如果還是讓我總結一下,那就是:互聯網賺錢的模式,已經變了。已經從“IT為高端服務”變成了“移動互聯網使屌絲逆襲”。在這個改變過程中,潛在的IT需求就是精益化的產品設計。實現精益化的產品設計,唯有接地氣兒的自商業力量和模式能夠發揮到最好。 不無浮夸的講,理解這些是需要反復的思考琢磨才能領會。真正的領會之后,才能知道自己產品到底怎樣做才能賺錢并長遠發展。 當然,如果您可能還不能知道到底怎樣做,或者不能領會。你可以選擇兩個辦法。 第一個,把您的疑問、意見、甚至吐槽都發給我,溝通討論,越辯越明。 第二個,你就認為,我說的都是錯的。 閱讀完標題為(小伙伴們 互聯網現在這樣賺錢)的文章后,{www.se0552.com}小編為大家推薦更多相關文章,千萬不要錯過哦! (責任編輯:北京信息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