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24種藥品“下放”社區 調研歷時兩年 224種藥品被“集體下放”到社區,既方便了百姓,也有利于緩解大醫院就醫人滿為患的矛盾,是一舉兩得的好事情。這項政策說起來簡單,真正實施起來并非易事,調研工作從兩年前就開始了,除了依托社區醫療機構服務能力、硬件條件的增強外,必要的專家論證、基金安全測算、信息化管理手段等等一個也不能少。社區沒藥無奈回流大醫院 窘境 隨著社區醫院的建設發展,其醫療技術能力水平不斷提高,再加上近年來醫保出臺了一系列社區就醫優惠政策,百姓到社區看病的意愿不斷增強,就醫更加方便、負擔進一步減輕。但部分治療常見病、慢性病的藥品,只能在大醫院開藥才能報銷,大伙又不得不“回流”到大醫院。 據了解,市人力社保局的醫保藥品目錄分為“醫院目錄”和“社區目錄”。前者適用于醫保各級定點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可報銷藥品2510種,又稱為“大目錄”;后者只適用于社區衛生服務站,可報銷藥品只有1211種。醫保藥品目錄會根據國家規定定期調整。同時,醫保藥品目錄調整既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也是一項政策性、專業性很強的復雜工作。既要統籌考慮參保人員社區基本用藥需求,還要考慮到社區衛生機構條件、技術水平、用藥安全、醫保基金及各方面承受能力,保障基本醫療用藥需求。此外,市人力社保局還需要密切協調財政、藥監、衛生等多個部門,社會各界高度關注。 四次論證對藥品逐一篩查 調研 為保障廣大參保人員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用藥安全、合理、有效、便捷,自2011年8月起,市人力社保局會同相關部門,按照確定的社區用藥目錄調整原則、內容,組織進行了社區藥品目錄調研工作。 針對參保人員的呼聲,市人力社保局局長張欣慶親自帶隊多次深入基層社區開展調查研究,了解百姓需求,召開座談會聽取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社區衛生機構和參保人員意見建議。 市人力社保局對社區目錄調整組成了工作小組,由局紀檢監察處派人全程參與,全程監督;并進行了廣泛的調查研究,通過下基層、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充分聽取了社區衛生機構和醫藥專家的意見建議,了解社區機構和群眾用藥需求。 由于藥品管理專業性強,市人力社保局組織專家進行充分研究論證。先后4次請大醫院、社區藥學專家和臨床專家,特別是社區醫療機構的醫生,對相關藥品逐一篩查和論證,確定調整范圍和品種。在工作期間實行封閉辦公,嚴格工作程序,專家從醫療保險專家庫內提取,根據專家意見進行目錄調整,保證了目錄調整公平公正和科學合理。 原則 “下放”社區藥不能“大撒把” 在保持社區藥品目錄相對連續與穩定的基礎上,新的社區目錄重點增加了治療八類常見病、慢性病、老年病的藥品,特別是大醫院診斷明確、病情穩定、需要長期服用的藥品。像氯吡格雷這種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常用藥物,雖然臨床價格高,對醫保基金承受壓力大,但市人力社保局本著“將方便留給百姓,將困難留給自己”的原則,此次將其納入社區藥品目錄,方便了參保人員社區就醫用藥。 需要注意的是,224種是指“藥品通用名”,通俗的理解就是藥品的同一種成分或配方,同一通用名下各制藥企業起的藥品名稱并不同。如大家耳熟能詳的“絡活喜”、“立普妥”,其對應的藥品通用名就是“氨氯地平”和“阿托伐他汀”。 “大家當然希望在社區拿到的藥越多越好,但綜合考慮絕不能‘大撒把’。”市人力社保局醫保處處長徐仁忠告訴記者,不是所有藥品都適合放入社區。比如治療乳腺、卵巢癌等病癥的化療藥物紫杉醇注射劑,雖然目前使用的范圍不小,但考慮到此類藥品副作用大,使用后需要醫院隨時監測,一旦出現反應還要進行輔助治療,社區醫院的搶救措施還無法到位,所以像化療類藥品此次并未放入社區目錄。社區藥品目錄將根據社區醫療機構的醫療條件和醫治水平不斷提高,并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逐步完善。 閱讀完標題為(224種藥品“下放”京城社區醫院 調研歷時兩年)的文章后,{www.se0552.com}小編為大家推薦更多相關文章,千萬不要錯過哦! (責任編輯:北京信息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