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首都圖書館館長談北京圖書館業:不來看書很浪費 首圖百年·訪談 倪曉建 1952年生,山東聊城人。1977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圖書館學系,1981年武漢大學圖書館學系研究生畢業,獲碩士學位。1982年—2000年在北京師范大學信息技術與管理學系執教,系主任、教授、研究生導師。2001年起在首都圖書館任館長。 “世界上第一個區域性的多媒體數據記憶庫” 青閱讀:首都圖書館現在館藏多少? 倪曉建:首圖今天的館藏是文獻700萬冊。 特色館藏有兩種,一是明清的戲曲、小說。過去戲曲是不可登大雅之堂的,因為首圖是大眾的圖書館,在首圖新創館時較為便捷地收藏了許多;二是地方文獻。歷史上關于老北京的一紙一片,首圖肯定是最豐富的。北京區域內文獻、圖片、照片、文字資料的搜集,已達到研究水平。光上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的老照片,就有幾萬張。圖片內容涵蓋民國時期的老城墻、老胡同,還有天橋藝術、“五行八道”。此外,還有很多民國、明清時候的北京地圖、碑拓。 在這一特色館藏的基礎上,我們做了大型多媒體數據記憶庫“北京記憶”,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區域性的記憶庫。除了北京,在國內,上海、廣州對城市文獻的搜集,也很不錯。 現在是一個大網絡、大數據、大服務時代,圖書館必須面向信息技術,把圖書館武裝起來,提供便捷、生動的服務。 青閱讀:如今到館率如何?有無減少? 倪曉建:對首圖而言,自B座開放以來,日均讀者超過一萬兩千人。相較以前,到館率有較大提高。 “國內第一個少兒動漫數據庫”面向公眾免費開放 青閱讀:數字資源現狀如何? 倪曉建:首圖現已有30個左右的數據庫,基本涵蓋百姓需要的數字化文獻。譬如,包括300萬種圖書的數據庫、1萬多種古籍的數據庫等等。首圖的古籍數據庫不僅有很多宋、元、明、清的珍惜古籍,而且數字版還有兩個版本:原版處理的圖像版和可以進行字詞檢索的全文版。1911年前的古籍,大約有17萬種,傳承至今的有七八萬種,首圖現在的古籍數據庫,滿足了大眾欣賞、了解和研究古籍的需要。 “北京記憶”,在北京“世界城市”的建設中,將是國內外讀者了解北京今昔的重要窗口。根據首圖的后臺統計,這個數據庫有來自世界各地的讀者。 少兒類,建立了國內第一個少兒動漫數據庫?,F已有700多集,每集2至3分鐘。全部免費在官網上向社會開放。以后將為兒童提供更多動漫服務。 青閱讀:首都圖書館聯盟運作情況如何? 倪曉建:首都圖書館聯盟的意義,在于讓北京地域內的各類單位的圖書館資源有機整合。向社會公布的十項惠民措施,也正在有序進行。 高校圖書館,正逐漸向社會開放,并開始面向社會團體和社區街道做專題服務。 北京將為市民提供在線信息咨詢服務 青閱讀:下一步,北京圖書館業界會有什么大的舉措嗎? 倪曉建:北京圖書館業接下來要做三件事: 其一,目前體制下,首圖聯盟單位把部分圖書拿出來,建一個儲備調劑書庫。集中各單位副本、多余的書,讓基層挑選使用。 其二,將建立一個聯盟信息咨詢網站。 這一網站,將把圖書館的信息咨詢功能變成普通人的福利。這樣可以發揮高校和科研單位的研究能力和咨詢能力。建成之后,市民登錄網站提出問題,聯盟單位咨詢館員將及時作答。 其三,北京各館館藏精品將進行匯集展覽。 青閱讀:這三項做到都不容易,第二項尤難。 倪曉建:再難也要做。 “北京圖書館資源豐富,但服務有待提高” 青閱讀:北京市圖書館界在世界上是什么水準? 倪曉建:北京作為大都市,其城市的圖書館資源豐富程度,在世界上堪稱首位。這個城市集合的信息資源、專業管理人員、研究能力和水平世界領先?,F在的問題,在于優質資源如何釋放。這需要社會多方面配合。譬如,一臺24小時自助圖書館,需要協調電信、城管及其他政府部門。 盡管北京的圖書館界,在資源上處于世界前列。但就目前而言,其服務水平有待提高。主要體現在資源配置、從業人員水平、服務理念等方面。 現在,政府非常注重圖書館事業,但所欠缺的是服務效率。日均到館人數不少,但普及面不夠——通俗地說,就是讀書的人天天來,更多的人從來都不來。 青閱讀:世界圖書館業現在發展到哪一步? 倪曉建:在日本,社區圖書館普及率相當高的。到圖書館讀書,成為了大家生活的一部分。 法國、英國,提出建立“智慧城市”。落實在操作層面,就是所有的公共服務都體現在一張卡上,比如,借書、看病、買機票、坐車等功能齊備。在中國,技術上已不是問題,但整合不同機構,卻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青閱讀:北京與之相比,有哪些圖書館的功能有待發掘? 倪曉建:總的說來,公眾利用圖書館的意識還不夠濃。圖書館,是從納稅人的腰包里掏的錢建起來的,你為什么放棄使用它的權利呢?在這里,無論貧富,不論身份,人人平等。你不來,浪費了。 首圖百年變遷 1913年6月京師圖書館分館創立(1926年更名為京師第一普通圖書館) 1913年10月京師通俗圖書館創立(1926年更名為京師第二普通圖書館) 1917年8月中央公園圖書閱覽所創立(1926年更名為京師第三普通圖書館) 1927年7月原第一、第二兩館合并,為“京師第一普通圖書館”(其名此后經歷“北平特別市第一普通圖書館”、“北平市立第一普通圖書館”、“北京特別市公署第一普通圖書館”、“北平市立圖書館”等變更) 第三館更名為“京師第二普通圖書館”(其名此后經歷“北平特別市革命圖書館”、“北平特別市中山圖書館”、“北平市中山圖書館”、“北京特別公署通俗圖書館”、“北平市中山圖書館”恢復等變更) 1946年2月中山圖書館并入北京市立圖書館 1948年10月10日北平市立兒童圖書館成立,仍屬市館管轄 1949年10月北京市立圖書館更名,為北京市圖書館 1956年10月更名為首都圖書館 1957年3月19日首都圖書館遷至國子監 2001年首都圖書館遷至華威橋南,新館投入使用 2012年9月首都圖書館新館正式開放。首圖總建筑面積達到9.4萬平方米,位居全國公共圖書館前列。能為讀者提供近4000個閱覽座位,日接待能力達到2萬人 今日讀者寄語 首圖,我愛您。幾十年來,我家祖孫四代(92歲至6歲)有四張圖書卡。 讀者 張炳榮(女,70歲) 我今年4歲,已經是首圖的老朋友了。我每個周末都和媽媽來借書,已經兩年多了。非常喜歡這里。讀者 賽諾(男,4歲) 從兒童館的少兒讀者,到今年30歲的我;從國子監的古色古香,到今日數字化的現代圖書館,首圖陪我走過很多年,今后會陪我走過更多年。有書陪伴的日子是幸福的,也感謝始終陪伴的幾代首圖工作人員。 讀者 宋 (女,30 歲) 小時候我不明白書店與圖書館有什么不同,但首圖讓我明白了不用花錢也可以長知識。 讀者 王韌(女,23歲) 閱讀完標題為(首都圖書館館長談北京圖書館業:不來看書很浪費)的文章后,{www.se0552.com}小編為大家推薦更多相關文章,千萬不要錯過哦! (責任編輯:北京信息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