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北京市少年宮今天搬離景山后街
一座擁有300多年歷史的皇家園林,卻承載著很多北京人的童年記憶,這里就是北京市少年宮的所在地,景山后街11號。18日早上8點,隨著滿載著器材的大貨車駛出11號,北京市少年宮將帶著北京人57年的記憶,搬入龍潭湖畔的教學植物園內。
>>歷史 57年20萬孩子的記憶 1956年1月1日,北京市少年宮成立,時任北京市市長的彭真親筆批示,把位于景山后街的壽皇殿古建群這片市中心最美的地方作為少年宮。57年來,在這片紅墻黃瓦的皇家園林里,共有20余萬孩子學習文藝、體育、繪畫、科技等知識,培養出了姜昆、莊則棟、蔡國慶等眾多文體明星。一代代北京孩子在少年宮里成長,這片古老的皇家園林也早已不能滿足教育需求。 按照市政府關于文物保護的規劃,少年宮所在的壽皇殿需要騰退。2007年起,市教委在東城區龍潭湖畔建設了少年宮新址,今年6月,新址部分投入使用。而今天,北京市少年宮的搬遷工作也正式啟動。 >>進展 今年底前大部分搬出 據北京市少年宮黨委書記張萍介紹,少年宮專門成立了搬遷工作指揮系統,制定了各種詳細的實施方案,對搬家過程中固定資產保護、貴重檔案資料管理、人員安排、安全管理、新少年宮保護等都提了具體要求。計劃年底科技院、藝術院、開放活動院等完成搬遷工作。 鑒于新少年宮在建設規劃上缺少體育活動場地,老少年宮足球、籃球項目現有學員需妥善安排,所以體育院暫時保留到明年年底。等所有搬遷工作完成后,少年宮將按照市教委要求對壽皇殿進行文物騰退工作,并移交給相關部門。 >>現場 學員幫忙打包搬家 昨天一大早,少年宮科技培訓部的張文龍老師和同事們就到崗工作,開始搬家前最后的清理??萍寂嘤柌渴巧倌陮m第一批搬家的部門,在壽皇殿東側的小院子里有著大大小小的教室20余個,這里曾是孩子們學習制作航模、機器人的地方,小院最東的航模教室里,掛著大大小小數十架飛機模型。 這些航模都是歷年來師生的作品,其中最老的有30多年歷史,隨著搬遷開始,一些具有收藏價值的模型將被帶到新址,作為珍貴的歷史記錄陳列展出。 在航模教室對面,機器人教室早已被清空。3天前,負責機器人教學的王濤老師給9位資深學員發了一條短信,希望他們作為志愿者利用周日時間參與搬家,一起見證“傳統的紅墻黃瓦與現代化機器人,這一畫面最后的定格”。 收到這條充滿深情的短信后,學員們昨天全都不約而同來到少年宮,他們和家長一起幫助老師們整理物品,打包教具,合影留念。 >>回憶 難忘少年宮老學員匯款助學 “如果以后這里開放的話,我一定會回來看看。”12歲的王硯弈是王濤老師的兒子,也是資深學員,從4歲起,他就在少年宮學習,參加各類培訓班十余個。昨天一整天,他都忙著幫助爸爸整理東西。對于少年宮將從景山后街搬離,王硯弈充滿了不舍。 王硯弈說,他去過少年宮新址,那里比老少年宮大很多倍,教學設施非常先進。不過,他更喜歡這個老少年宮。在這里學習了六七年,他熟悉每個院子、每間教室,喜歡這里古老的建筑和蔥郁的古樹。 夏天,他和同學們到一墻之隔的景山公園抓昆蟲;冬天,小伙伴們在寬闊的操場上打雪仗。這里學習,覺得空氣格外清新,特別有味道。 昨天,是王硯弈最后一次以學員的身份來到老少年宮,為了記錄這個歷史時刻,他圍著院子轉了好幾圈,拍下了幾百張照片。 不舍少年宮的還有多位老學員。幾天前,現居沈陽的老學員盧建給寄來1萬元錢,委托老師把這筆錢用于少年宮航模教育。盧先生表示,當年在少年宮學習時受益匪淺,現在希望用微薄之力為少年宮做些貢獻。 少年宮老師從小就是學員 對老少年宮充滿不舍的除了學生,還有老師們。張文龍老師從小到大幾乎可以說是在少年宮長起來的。還在小學的時候,他就在這里開始了中國象棋啟蒙。 在張文龍的記憶里,每次到少年宮上課都有一段漫長的路程。他家住在朝陽管莊,每次都是爸爸陪他坐2小時公交車上課,來回路程5個多小時。但這卻成為他童年最美好的記憶。 大學畢業后,得知北京市少年宮招聘航模老師,他毫不猶豫地報了名,憑著這份對少年宮的熱愛和曾在這里學習的經歷,戰勝了多位競爭者,成為一名航模老師。 張文龍說,從2007年參加工作至今,他已經在這個古色古香的小院里工作了6年。每次從喧鬧的景山后街走進這個小院,心一下子就沉靜下來,周遭古典的建筑仿佛有一種氣場,在這里當老師是一種享受。 少年宮搬到新址后,離自己現在的家僅有3分鐘的車程。但在景山后街11號的這段時光,卻是一份珍貴的回憶值得永遠珍藏。 閱讀完標題為(北京市少年宮18日搬入新址 承載20萬孩子的記憶)的文章后,{www.se0552.com}小編為大家推薦更多相關文章,千萬不要錯過哦! (責任編輯:北京信息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