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場
雖然出了太陽,但早冬的風還是涼涼的,正在涼水河賣力清淤的大學生志愿者張恒曄卻冒出了豆大的汗珠。今天上午,全市11個區縣重點河道開展清淤勞動,市政府相關委辦局職工及志愿者、駐京部隊、市民代表等4000多人參加。
張恒曄是外交學院大二的學生,也是志愿者聯合會的志愿者,今天這次志愿勞動不算是最艱苦的,卻是體力消耗最大的一次。在南四環涼水河清淤現場,從大紅門閘到肖村橋1.3公里的河道上,400多來自不同單位的職工、駐京部隊、志愿者和市民代表被分配在不同區域。
在400米河道的區域內,張恒曄所在的志愿者聯合會團隊要完成平整淤泥土地和整理護坡的工作,從早上9點多就開始舉著七八斤重的鐵鍬不停地鏟土、平整。張恒曄雖然只穿了兩件線衣,但汗珠還是不停地往外冒。“看著挺好做,實際卻需要耐心和體力。”黑色的淤泥散發著淡淡的臭味,踩一腳,泥沙直往鞋里鉆,張恒曄和志愿者們顧不上這些。
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涼水河存在污水直排12處,日排污水20萬噸,河道違建14處,河道內存在的渣土垃圾和淤泥,嚴重影響河道行洪安全,影響景觀環境。現場施工監理劉滿旗說,涼水河清淤工作預計12月15日全部完成,清淤期間,60米寬的河道被一分為二,通過圍堰將河水導流后再分批施工清淤,最終河床將被降低60厘米的高度,并在1.3米的護坡上種植水生植物。劉滿旗記得,這條河道上一次清淤還是2005年。
截污治污、河道清淤、拆除違建……記者上午從市水務局獲悉,本市正式啟動首都生態文明水務工程建設,重點開展城市河道清淤、中小河道治理、南水北調市內配套工程、再生水廠建設改造工程、雨洪調蓄工程建設以及雨水泵站改造六類工程建設。涼水河與清河是本市“一南一北”兩條主要的行洪排水河道,通過今冬明春的重點治理,這兩條河道水環境將得到很大改善。其中,涼水河濱水綠道將與沿線的福海公園、南四環路綠帶、麗澤商務區、金中都水關遺址、石榴莊公園等連接,在京南形成水清、岸綠、安全、宜人的城市河道生態景觀。
除了涼水河,今天全市4000多水務職工、市民代表和志愿者還在海淀區黑泉路排水溝、房山小清河、昌平溫榆河、懷柔沙河等11個區縣的重點河道同步清淤勞動。
本報記者 葉曉彥 J224 白繼開攝 J213
數字
治水
11條中心河道 → 清淤
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市城市河湖包括昆玉河、護城河、通惠河等13條123公里河道,承擔著市區主要行洪排水、水環境景觀任務。近年來,大量施工渣土和污水隨降雨進入河道,特別是去年“7·21”之后,河道淤積加重,不僅影響行洪,而且底泥含有的污染物是河道周邊“臟、亂、臭”的主要原因。經調查,現狀河道淤積0.3米以上的有11條89公里,包括通惠河、永定河引水渠、南護城河等,今冬本市利用枯水季節對這11條河段進行徹底清淤,計劃清除淤泥66萬立方米,恢復河道防洪排水能力,形成濱水綠道,服務市民生活。
5座再生水廠 → 開工
在今冬會戰中,本市將建設槐房、北苑、清河第二、定福莊、高安屯等5座再生水廠,近期將陸續開工。其中槐房、北苑兩座為地下式再生水廠,清河第二、定福莊、高安屯3座為全封閉式再生水廠。
據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地下式再生水廠將建筑、水面、植物、道路、景觀墻結合在一起,地上建設為濕地和綠地,先進的污水處理工藝設備設施全部“藏”在地下,改善生態環境的同時將有效解決污水問題。5座再生水廠將于2015年底建設完成,新增生產能力158萬噸/日。再生水出水主要水質指標達到地表水水質四類標準。
23座下凹式立交橋 → 改造
去年“7·21”后,本市啟動了三環路內和重點地區20座雨水泵站升級改造工程。今年汛期,20座泵站所在橋區未發生積水。明年本市將再啟動23座下凹式立交橋積水整治,新增抽升能力13萬立方米,新增蓄水能力3.2萬立方米,其中16座泵站排水直接入中小河道,使橋區防洪標準從1至3年一遇提高到10年一遇。
72條中小河道 → 治理
市水務局負責人表示,去年“7·21”水毀的涼水河、永引渠、南護城河等7條河道今年汛前已全部修復;13座小水庫在除險加固的同時注重增加水資源可利用量,確保防汛安全。目前,本市將啟動72條段500公里中小河道治理工程建設,今冬計劃實施29條225公里。同時,部分新城地區將實現水流動起來、循環起來,形成循環水系,實現林水相依,治河與綠化結合,防洪與生態兼顧,治污與濕地統籌,改善河道周邊生態環境。
620萬立方米調蓄池 → 開建
今冬開始實施的西郊砂石坑蓄洪工程是為解決洪水不下泄入城,確保中心城的防洪安全,是北京“西蓄、東排、南北分洪”的城市防洪體系中——西蓄防洪中的重要部分。西郊雨洪調蓄工程將新建分洪閘1座、分洪暗涵4公里、污水截流14處。最終將形成一個620萬立方米的調蓄池,可攔截西部地區27平方公里的洪水;工程還具備存蓄南水北調來水條件,既可防洪減災,又可調蓄水量回補西部地區地下水。明年汛前完成主體工程,具備滯蓄條件。
10億立方“南水” → 接收
據介紹,南水北調市內配套工程密云水庫調蓄工程、東干渠工程、南干渠工程、亦莊調節池、團城湖調節池、郭公莊水廠和第十水廠等工程正在順利建設當中,任務完成后本市將具備接納年調水10億立方米的能力。明年春季,京石段工程將暫停輸水進行檢修及驗收,屆時需切換密云水庫水源向城區供水。為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市南水北調辦將開展“大干一百天保通水”的百日勞動競賽,確保明年汛后南水北調來水“調得進、用得上”。本報記者 葉曉彥 J224
閱讀完標題為(北京啟動生態文明水務工程建設 4千市民揮鍬清淤泥)的文章后,{www.se0552.com}小編為大家推薦更多相關文章,千萬不要錯過哦!
(責任編輯:北京信息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