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葉曉彥)本市首個生活垃圾綜合處理廠將在年底建成,明年初試運行。屆時,這個位于朝陽區循環經濟產業園內的處理廠將首次實現對餐廚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進行精細化處理,預計日處理規模能達到1800噸,通過處理垃圾實現發電量2.9億度。 今天上午,記者走進位于高安屯的朝陽區循環經濟產業園,桃花、迎春競相開放,健康步道曲徑通幽,有人健步快走,有人牽狗散步,一派春意盎然。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垃圾填埋場、焚燒發電廠、餐廚垃圾處理廠就“藏”在這滿園春色之中。循環經濟產業園主要承擔著朝陽區固體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和綜合利用任務,每天從朝陽區各個角落產生的生活垃圾、餐廚垃圾、醫療垃圾等源源不斷運送到這里,進行無害化處理。同時,這里還有北京目前唯一建成并運行的大型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年處理70余萬噸垃圾,大煙囪雖然不斷冒出白煙,全都是二氧化碳,煙氣排放嚴于國家標準和北京市地方標準。 “瞧那兒,年底就能完工,到時候市民扔到分類垃圾桶里的垃圾,可以按照類別送到這里進行無害化處理。”循環經濟產業園書記郭團會指著不遠處的一個正在建設的工地說。郭團會告訴記者,現在大部分小區都有餐廚、可回收以及其他垃圾這三類垃圾桶,但絕大部分垃圾到達垃圾處理廠之前又被混合了,喪失了分類的意義。這個項目最大的特點就是能直接將已經分類的垃圾運送到處理廠,通過精細化的分類處理,提高垃圾無害化處理的效率。 郭團會介紹,餐廚垃圾桶里的垃圾可以通過餐廚垃圾車直接送入廠內,經過生化處理變成沼氣發電,殘渣可做化肥;塑料瓶、紙張等可回收垃圾則通過壓縮垃圾車運送入廠,進行細分再處理;其他垃圾則通過焚燒無害化處理。 “去年全市生活垃圾產生量為733.84萬噸,日均2.01萬噸。雖然城六區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已經達到了100%,但是能夠做到餐廚、可回收以及其他垃圾細分的小區仍不算多。”市市政市容委固廢處相關負責人說,此前曾做過一項調查,垃圾分類效果好的小區只占不到兩成。因此,本市還需努力提高市民垃圾分類的參與度,建立完善的垃圾分類運輸、處理全鏈條。 這位負責人介紹,今年本市計劃建設44個項目,包括焚燒、堆肥處理、填埋處理設施等,完成后,本市生活垃圾日處理能力將達到2.31萬噸;垃圾焚燒、生化等資源化處理比例達到70%以上,填埋處理比例降至30%以下,滿足不同成分垃圾處理的需要。J224 劉航攝 J214 閱讀完標題為(首個生活垃圾綜合處理廠年底建成)的文章后,{www.se0552.com}小編為大家推薦更多相關文章,千萬不要錯過哦! (責任編輯:北京紀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