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潘福達 前天晚上京城的瓢潑大雨洗凈了霧霾,卻給劉大爺一家帶來了麻煩。去年8月,北新橋甲20號小區做了保溫加固工程,有劉大爺在內的70多戶居民也都換了新窗戶。不過,大雨的來襲卻讓劉大爺家的陽臺成了“水簾洞”。該小區多戶居民向記者反映,本是利民的好事兒,可窗戶的質量靠不住,給他們的生活添了很多麻煩。 “就是這兒往下漏水。”昨天下午記者來到劉大爺家里,他指著陽臺屋頂的一角。頭一天夜里外面下著雨,晚上11點到家時卻發現陽臺地上都是水,擺在地上的鞋都被浸濕了。家里人趕緊忙乎著擦干地面拿盆接水,不一會兒工夫就接了半盆兒。劉大爺無奈地表示,對漏雨并不感到意外,因為去年施工時就發現窗戶的施工太粗糙。 去年北新橋甲20號小區的保溫加固工程啟動,這個有著30載的小區每戶也安裝了新窗戶。換了包括陽臺在內的四個新窗戶后,劉大爺一家人就質疑“陽臺窗戶設計得粗糙怕漏雨”,但安裝窗戶的工人稱“絕對不能”,并留下聯系方式。之前安裝的過程中也出現了插曲,原本說好換四個窗戶的工人卻稱“沒有錢了只能換兩個窗戶”,劉大爺把問題向多個部門反映,多方輾轉后施工單位才給安裝了其余的兩個窗戶。 不過,陽臺原先的四扇窗設計成了三個,窗戶只能開其中一扇,開窗后兩層玻璃間有較大的縫隙,蚊子能輕易地“鉆空子”進來。更麻煩的是,劉大爺家因其中一個窗戶安裝時出了錯,幾面的窗戶干脆一齊拆了向外擴了幾厘米,卡在了防水線上。到現在窗戶的密封膠已經裂開幾厘米的口子,雨水一來就輕易地順著窗戶頂流進屋內。 走訪這個小區的多家住戶后,記者發現,盡管只有劉大爺家漏雨,但幾乎每家都有窗戶施工質量差的問題。五單元二樓的朱大媽指著臥室的新窗戶:“窗戶使大勁也關不上,紗窗尺寸還短了一截,偷工減料太嚴重。”她說,每天開窗時家里蚊子進來太多,點蚊香甚至用敵敵畏殺蚊成了每天家里的工作。四樓的韓大爺家也是同樣的情況,原本的雙層玻璃改成了單層,冬天室內外溫差造成水珠直往屋里滲,陽臺窗戶同樣是三個,之間的縫隙對蚊子不設防,只好用兩卷報紙拼接封堵。“開關都很費勁,真不如自己家原先的窗戶好。”韓大爺說,正在考慮過一陣兒趕快再換窗戶。 幾位居民表示,改造施工過程中,窗戶工程層層分包,“拆、設計、安裝窗戶都不是一撥兒人”,結果窗戶質量出了問題不知誰來管,本來是造福居民的好事到了他們小區卻有點變了味兒。記者昨日撥打窗戶安裝負責人的電話屢被掛斷,一些居民多處反映問題也并沒有獲得滿意答復。朱大媽告訴記者:“實話說,保溫工程做得很好,家里冬天比以往暖和了很多”,不過窗戶卻成了這個小區居民的一塊心病。 閱讀完標題為(老樓改造添堵:一夜大雨陽臺被泡)的文章后,{www.se0552.com}小編為大家推薦更多相關文章,千萬不要錯過哦! (責任編輯:北京紀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