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城門的建造要遲于其他城門,歷史相對較短,多為民國及民國以后建造。主要的現代城門有建國門、和平門、復興門及水關門。 建國門
建國門不屬于老北京城中的內九外七中的老城門,而是在民國時期日本人發動侵華戰爭占領北平后,為了出入方便,將位于東邊老城墻扒開的缺口取名叫啟明門。1945年抗戰戰爭勝利,國民政府改啟明門為建國門,名字一直到1949年中共建政延續至今。 其它三座現代城門 和平門 和平門位于內城南城墻,正陽門和宣武門之間。它建于1926年,并非是北京的傳統城門,該門無城樓、甕城之設,而只是在城墻上開的兩個拱形券洞,并將該處墻體略增高增厚,用來連通南新華街與北新華街,便利內外城之間的交通。和平門初名“新華門”,1927年改名“和平門”,以區別于中南海新華門。張作霖時期此門曾改名為興華門,后改回。門洞高13米,寬10米,各裝兩扇鐵門。1958年將門洞拆除,改為豁口。 復興門 復興門也不屬于老北京城中的內九外七中的老城門。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占領北平之后,為了東西方向運輸便利,將位于城市西邊老城墻扒開的口子,當時取名為長安門意為長治久安,1945年抗戰勝利,國民政府接管北平后將長安門改為復興門,一直到1949年新中國建立沿用至今。 水關門 水關門是清末(1905)將正陽門東水關蓋板后擴建成“門”,為便利東交民巷“使館界”人員進出之用。照片為水關門建成不久,自南向北拍攝的南側面。經歷“庚子之變”后,擔心因“事件”再次成為“困獸”,“使館界”的御河出水孔道--正陽門東水關被改造成了“門”,便于出入登臨赴天津的火車。 閱讀完標題為(現代城門的建造要遲于其他城門,歷史相對較短)的文章后,{www.se0552.com}小編為大家推薦更多相關文章,千萬不要錯過哦! (責任編輯:北京信息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