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且不說殺人不償命是法律不允許的,單憑潘美和宋朝皇室的交情,這一點(diǎn)還真說不通。《宋史》記載潘美的6個兒子,個個為官,沒有胡作非為之事,更沒有潘虎、潘豹、潘洪其人。
本文摘自:《華西都市報(bào)》2014年6月15日第A20版,作者:且菲,原題為《歷史上的“潘仁美”到底害沒害過楊家將?》 “烏鴉好比潘仁美,早晚要把他性命追……”這是川劇名段《五臺會兄》中的一句臺詞。《五臺會兄》講的是楊延昭深入遼國,盜取楊業(yè)遺骸,歸途經(jīng)五臺山,夜宿興國寺,與五郎楊延德相遇,隨后共同與遼人戰(zhàn)斗的故事。《五臺會兄》中,有很多臺詞都在控訴奸臣潘仁美對楊家犯下的滔天大罪。 1978年,四川曾公開出版過這一名段的黑膠唱片。五郎楊延德的飾演者是川劇名家吳曉雷,這張唱片是他去世前兩年(1958年)錄制的。1952年10月,吳曉雷與名生角陳淡然帶著《五臺會兄》,作為川劇優(yōu)秀表演項(xiàng)目,參加了文化部在京舉行的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在那個沒有電視機(jī),收音機(jī)還屬奢侈品的年代,吳曉雷的唱段被電臺反復(fù)播放,讓潘仁美奸臣的形象在川人的心中扎了根。 潘仁美的原型叫潘美 在古代中國,曲藝的素材來源,最多的是對歷史事件和人物的加工。深入人心的奸臣潘仁美形象,是被戲劇文藝作品歪曲了的。那么,歷史上的潘仁美,到底有沒有害過楊家將? 中國古代有二十四本史書,是被廣泛認(rèn)可的正史,也就是大家經(jīng)常提到的“二十四史”。關(guān)于宋代的正史叫《宋史》,修撰者脫脫,是元代的哈薩克政治家。中國古代歷來有后朝修撰前朝歷史的傳統(tǒng),《宋史》是研究宋代歷史最靠譜的一本書。
很遺憾的是,在這本最靠譜的《宋史》中,沒有潘仁美這個人,只有一個叫潘美的人,他是潘仁美的原型。《宋史》列傳第十七中,有對潘美的介紹: 這段文字,概括了潘美的前半生。大概意思是說,潘美的父親潘璘曾是軍旅人士,潘美年少時長得很帥,又風(fēng)流倜儻(參見上期《天下潘姓男女多俊秀》,可見潘姓人面相多俊秀不是亂說的),做了一個迎接賓客的小官。但這個小伙子不是個安生的人,他曾經(jīng)和同鄉(xiāng)說:“我看漢政權(quán)差不多要完蛋了,奸臣當(dāng)?shù)溃谴笳煞蚯笕」γ暮脮r機(jī)。”
潘美出生在925年,他所說的漢是歷史上的后漢政權(quán),是五代十國時期一個短命的王朝,只在947年到951年間維持了4年,是“五代”之一。潘美說這番話時,還是個20多歲的小伙子,卻已經(jīng)胸懷大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