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美最大的遺憾是,沒能制約住王侁,讓王侁成了主導這場失敗戰斗的臨時主帥,最終毀掉了楊業用生命鑄就的最后計謀。 戰爭過后,王侁被革職發配,潘美承擔了治軍不利的責任被降職三級。究其原因,還是內閣不放心楊業這個降將,派來了多余的監軍。 當這段歷史被民間不斷發酵,演繹成潘仁美借刀殺人的故事后,潘美開始了漫長的為內閣背黑鍋的旅程,一直到現在。 楊業的死,從他半生在宋的對立國任職時就已埋下了伏筆。潘美沒有臨陣奪掉王侁的兵權,這是監軍制造成的惡果。不能制侁與謀害楊業,是有著本質區別的。 這事過后,朝廷是如何處理和對待潘美的呢?《宋史》中說,楊業死后,“美坐削秩三等,責授檢校太保。明年,復檢校太師。知真定府,未幾改都部署、判并州,加同平章事。數月卒,年六十七。贈中書令,謚武惠。咸平二年,配享太宗廟庭。”這,就是歷史對潘美的公正評價和定論。 達州仁壽樂至有潘美后裔 潘美子孫后代眾多,現今主要分布在四川、湖南、貴州、浙江、福建、江西、湖北等地。 達州白鶴寨潘氏,是潘美第三子潘惟正三子潘明周的后裔,于明朝初年入川。貴州黔東南黃平、凱里等地區,也有潘明周的后裔。 仁壽、樂至潘氏,是潘美第六子潘惟文的后裔,“民國”川籍將領潘文華屬于仁壽的這支潘氏。江西、湖北一帶,也有潘惟文的后裔。 以湖南中方為中心的湘西地區的潘氏,是潘美第三子潘惟正長子潘貞周后裔,在該地已居住900多年。清乾隆皇帝的恩師潘士權出自這支潘氏。 潘美第五子潘惟熙的后裔,目前居住在浙江、福建一帶。 稀有姓氏故事 且,讓我驕傲的姓氏 自打記事起,就常被同學、同事、鄰居等詢問我的姓氏問題。得知我姓“且”后,多數人會非常驚訝,然后不加思索地說:“你肯定是少數民族吧?”其實我是漢族,生在四川,《百家姓》里沒有且姓。 我的老家在大邑縣一個叫且家碾的美麗小山村。村口有一個古老的碾坊。據村里的老人們講,已有上百年歷史了。一條清澈的小河從碾坊下流過,村里人在這里碾米、榨油,至今仍在使用。
村里人大部分都姓且,均源于同一宗族。關于且姓的由來,父親聽他的祖祖說過一個很傳奇的故事。據說,我們的祖上姓祖,是明朝的一個清官,被宦官魏宗賢所害,遭滿門抄斬,只有一個小男孩被救出。赴刑場時,不論男女均赤膊。小男孩隱姓埋名輾轉來到四川,在這個村莊落了腳。為紀念祖先,他將“祖”姓去掉“衤”改成“且”。且姓族人就這樣慢慢繁衍下來,分布到了全國各地。 下課后,老師找我談話。大致意思是,他特意去查了字典,且字作為姓氏時應該念jū。我想了想告訴他:“雖然字典上是這樣寫的,但從小我爸就叫我qiě菲。”后來,老師再也沒有叫過我jū菲了。 據不完全統計,現在且姓家族總人數不過幾千人,這讓我覺得挺驕傲,物以稀為貴嘛!而且我的名字總能讓人過目不忘,沒辦法,太特別了,以至于很多人認為這是筆名。 特別致謝: 本期“潘姓”稿件采用的資料和現場采訪,得到了四川省歷史學會中華姓氏文化學分會,研究者潘啟章先生的大力支持。 閱讀完標題為(潘仁美并非害死楊家將元兇 系被“借刀殺人”(4))的文章后,{www.se0552.com}小編為大家推薦更多相關文章,千萬不要錯過哦! (責任編輯:北京信息港) |